很多人都會說,只不過是書套嘛,書局就有賣拉,幹嘛要手工包書套?這裡來特地說明一下。根據我在禮品店打工多年的經驗,書套有分很多種,除了尺寸外還有材質,常見的有pp和pvc這2種最多見。pp比較薄可是便宜所以比較常用在包裝上ex:卡片、餅乾。pvc較厚、觸感較好當然成本比較高,價位比較高的記事本或是工商日誌比較常用。
後來接觸到書套後才發現還有一種霧面材質,這下我們可以將這3種針對書套這一部分來做個評比
pp:較便宜,材質光滑,但比較容易磨損,磨損後會霧霧的不好看,重點是一疊書放在一起會滑來滑去。
pvc: 價位比較貴,材質摸起來比較粗但透明度夠,耐磨損,缺點是一疊書會黏在一起,如果立放在書架可能比較不好拿。
霧面:價位和pvc差不多,材質算光滑、霧面較不清晰,和pvc比較不會黏在一起,缺點是尺寸不多。
根據我的比較下,所以我購買了霧面材質的,可是面對1百多的書籍要包,他的尺寸又不太多,在加上書套包大了就不好看的想法下,所以我變成了霧面和pvc都有用,雖然我比較喜歡霧面的觸感,可是想到要一次手工包這麼多就覺得很累Orz
比較和訴苦水結束,先來分享文
我有一些精裝書,所以也購買了一些需要自己切割的書套(一捲的)。他的好處是,不管尺寸和大小可可以包裝,因為是自己切割的,當然製作過程也比較麻煩,通常這種書都會被我放在最後面,因為先包比較容易的成就感比較大(笑~)而且先練習簡單的比較熟悉後在包難的也比較上手
先來比較霧面到底有多霧面,上圖是未包書套,下圖是包好的。其實看起來也是還好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這麼不清楚。中間的壓痕是包完書套再用重物壓住就會不見的,我都是用電腦書、大百科來壓書,這時候就發現有些很重的書其實還不錯,除了看以外還有壓書的功能XD
書套攤開的樣子
那時我在問賣家時他的說明我實在是聽不太懂,等到貨時我打開一看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上下是有黏住的,只有一邊開口是沒有黏,這樣才能包書。
畫的有點差不要太介意XD紅筆是他已經封住的部分,再單層反折的部分要用膠帶黏起來。
包書的工具:
鐵尺(上),我也有用過塑膠尺但我是認為鐵尺比較好用,因為可以刮的比較平。
霧面膠帶(中),普通膠帶應該也是可以,但我覺得觸感比較好(其實只是單純想用這種XD)
長尺(下),這種尺很特別的地方是他藍色方格裡是以一平方公分的規格,包書套意外的好用,有時要量的長度剛好不是在刻度上,這時藍色小格就派上用場,不用再"猜"長度
以下是改良式的包書套方法。因為我的懶病發作加上要包上百本的書,如果每本都是用手工切割也太費事了,所以我有特意買了大一點的書套來作改良比較省事。
先將書套攤開量好長度,我量的長度大概是書高+2mm左右,這種多包幾次就可以抓出大概的高度。
接下來利用基本構造作切割就會變成下面的2個尾巴,萬一不小心切太長或是缺太短都沒有關係,可以用來包別本書,我認為會用書套來包書的人也不太可能只買一本書XD
再對折用膠帶黏好,當然也可以把書套上去再抓長度,這樣比較不好黏可是用好會比較合。尾巴不宜太短,不好黏也怕用久會彈開,我最少的長度大約再3cm,這點除了擔心彈開的部分到是沒有其他的疑慮,所以長度的範圍比較廣,看個人喜好。
最後再把書套進把右邊壓平貼起來就好。
關於另一種包書套的方法我想買書套時賣家都會附網址那我就不一一說明(其實是因為懶得拍XD)
而且原來書籍的尺寸都不太一樣,我一直以為是固定,如果要買書套的話真的要多量幾本比較準。我就是偷懶,所以買一堆結果只有少部分再用,最後只好再去買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