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金水嬸
作著:王拓
內容簡介:
《金水嬸》寫的是一系列圍繞著台灣基隆海濱八斗子,這個依海為生的小村落的故事。描述漁民生活的貧困、刻苦及堅韌的生命力,反映漁民的迷信、愚昧、無知、 自私、無奈,刻劃教育界、知識份子或上階層人物的私慾、醜陋的行徑,表現了處於工商社會拜金主義下個人的感傷及人性的扭曲。王拓寫《金水嬸》,細譜台灣鄉 鎮母親永恆的形象,更為台灣文學開拓一個新方向,肇生了鄉土文學運動,是寫實文學的一個新里程,一方小而醒目的碑記。王拓的小說,便是充滿著對這種貧困中 人們的解析:蠶食他們的愚昧、迷信、疾病和絕望,以及他們強韌的生之毅力。
讀後感:
這本開頭作著有說這是集和他的小部分短篇小說的一本書,作著的背景讓我感到很有趣,他有擔任做國大代表也做過立法委員,很難想像的現在政客會出這樣的小說,也許只有在以前的年代才有這種現象,最近在迷以前的書,其實我一直也是比較喜歡偏向民國初年或是60~80年代的作品。在那個年代感覺比較純樸,不像現在的混亂,這也是所謂的自由所帶來的副作用,自由也沒有什麼不好,每種政策總是會有些副作用的產生,不過今晚我們不談政治。既然這本書是由多篇短編小說集合而成,我想最適合的方式就是挑幾篇印象比較深刻的來做感想的發表。
<海葬>
故事大概是老師向爸爸建議讓小孩多讀點書,爸爸忍不住回憶到過去,他以前也想要出去看看這世界,可是卻被他的父親阻止了,他一直很後悔,可是他同樣也不希望他自己的小孩出去,離開八斗子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看到這篇我很慶幸的是我的父親從我以前叛逆期的時候就不會阻止我做任何的事情。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小孩可以過的比自己還要好,常常不知道小孩到底需要些什麼或是擅長些什麼,故事中的爸爸希望小孩不要離開八斗子,就跟自己一樣過的捕魚的生活,儘管小孩擺明說他不喜歡捕魚,但爸爸還是不管小孩的想法。在那個背景之下,離開家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希望他的小孩是跟他一樣,雖然有點窮但也沒什麼不好,可是爸爸沒有考慮的一點是以前他也是遭受一樣的對待,在事隔多年後他內心還是有遺憾,當下遺憾他自己的人生,遺憾他為什麼沒有勇氣改變一切,恨海洋埋葬了他的一切,卻沒有想到他也對他的小孩做了當年他的父親對他做的事情。
<金水嬸>
好酒沉甕底,這篇最為精彩也放在書的最後面。一個傳統的台灣女人,年輕時努力拉拔小孩長大,當小孩長大金水嬸為他們的錢奔波負債,小孩卻不理不睬。當小孩向父母借錢是一個嘴臉,父母像小孩要錢卻又是一張臉讓人不勝唏噓,最後金水嬸卻要幫別人幫傭來還債,幸好她的個性很樂觀,如果不夠樂觀真的搞不好就去跳海了。這篇感觸很深,尤其我又是覺得養兒不防老的人,也許是現在資訊獲得較為方便,每次看到新聞報紙播些殺母殺父我總是覺得非常感嘆,小孩養成這樣真的不知道是誰的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