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

我的都蘭農舍生活:修理意想不到的人生







作者:江冠明

內容簡介:

移居都蘭,一條罕有人走的路, 
他13年前的勇氣,現在成為我們的嚮往與力量

許多的「你為什麼不」都比不上一個「我為什麼要」!
不附和世俗的要求與規範,單純地聽從內心的渴望。
漂流木涼亭、露天浴室、Pasa廚房、觀景露台、檳榔樑老農舍……


江冠明從都市出走,來到都蘭,修復著一棟又一棟的農舍,
彷彿也像在修補他的心靈,從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1997年,江冠明放逐自己,出走到台東。
走著走著到了都蘭,他突然不想走了,他停了下來,
眼前是太平洋和綠島,還有一棟半埋在土石流裡的農舍。
他本是個幾乎沒操持勞動過的都市人,卻自己規劃整理、修水管、整地挖土、作木工……
沒想到,這一停就是十三年,他改造整修生平第一棟農舍,
接著是第二棟,第三棟、每一棟農舍都有不同的生命與故事,
他甚至只是因為臨時炒菜給來訪的客人吃,意外經營起PASA廚房……
許多人過著規劃完善的生活,這樣或許沒有甚麼不好。
但是江冠明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他離開自己原先以為的生命軌道,
卻找到了心靈的平靜。許多人問他為甚麼不買地,為甚麼不結婚,為甚麼不……
對他來說,這麼多的「你為什麼不」都起不上一個「我為什麼要」。
這是江冠明、都蘭生活,農舍修補的故事,
也是一個誠實面對生命困境,並找到出路的故事。
當然,也是都蘭山居歲月的故事。
江冠明的都蘭生活不是放逐,是追尋後的回歸



讀後感:

 桃花源記 是陶淵明寫的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
裡面寫的環境和人之間的相處、信任都相當讓人有所嚮往
這本書我在書店中看到時相當驚艷
也許我也和眾人一樣嚮往著桃花源記裡的生活
書中敘說的作者如何拋開台北的一切
而跑去花東裡過著隱居的生活
就像古代中的隱士一樣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當再台北生活久了享受著現在文明給的便利
有多少人真的有勇氣可以拋開一切只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

"享受著優閒的隱士生活,還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
這裡指的不是花費的金錢
而是為了生活需要做出一些事情
像是擔心缺水季時該如何解決水的問題
或是颱風季來臨擔心會不會有土石流
這些都是和自生的生活裡息息相關
此時要生活的便利還是要隱士休閒的生活只能2選1了
儘管如此對於無法脫離生活便利的我
我想我還是買本書,作作夢會比較實際一點

但是鄉下生活的確讓人覺得誘惑
都市裡的水泥叢林真的讓人感到很厭倦
每天都是上班、下班、看電視、睡覺
再加上職場的戰爭
久了真的會感到疲勞
鄉下的步調是真的比較緩慢
會讓人想回到很單純很單純的生活及人際關係
鄰居間的送菜及互相幫忙
這都是都市間很少見的情況

剛好看完書的時間點,新聞正在播報XX名人又在哪裡買房子
花了多少錢購買土地和蓋農舍
最重點是被封為"現代陶淵明"
我想陶淵明應該會比較靠近我看的這本書
而不是花了上千萬蓋農舍,還有電視和網路吧
看完新聞心中真是覺得很無言
不過如果也是做著鄉下夢的人
我倒是相當推薦這本書
看完以後就可以評估到底適不適合隱士的生活
要我去山上巡水,山裡面會有蛇和昆蟲這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說成這樣其實我還是有不喜歡的點在
像是我不太喜歡作者寫到PASA廚房那一段
 剛開始不錯,但看到應邀去哪去哪我就不太喜歡
而且做菜理論跟我的不太一樣
他所倡導的應該是味道第一
只要味道好,色相不太重要
我的想法是色相第一
如果連讓人想吃的慾望都沒有,就算再好吃那又如何
最棒的是如果可以用天然素材+排列組合
這樣吃起來色相100味道也好,也天然
不過調味部分倒是很我蠻合的,像是天然、不人工
我很喜歡裡面寫的九層塔+牛排
下面鋪著九層塔再放上牛排,最上面再灑些九層塔
味道很清新,就只是香草加上牛排卻感覺味道很好,很天然


寫心得時聽的歌:

這次聽的是 林強-查某人

裡面述說著一份很單純的愛情
沒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就只是因為喜歡所以愛
就跟這本書裡描寫的東西一樣 很單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