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著:理查.莫瑞斯
內容簡介:
從咖哩魚到松露鷓鴣,從孟買貧民窟到巴黎美食殿堂,
不變的是廚房裡飄出的溫暖香氣------
最頂級的美味,如同最深刻的情感,來自簡單而真誠的本質。
這是一段人與料理之間所譜出最動人的故事。
讀後感:
某天早上我去台北辦事情,下午閒來沒事到了傳說中的地下書街瞧瞧,到達時剛好有遇到展覽,部分出版社再打5折的活動(事後我才知道原來常常都會有活動)逛了老半天,看到這一本,讓我非常意外的一本書,也證明特價不是沒有好書的,只是需要被挖寶。這一陣子也去過鄭豐喜義賣書展,也是相當意外的抱回8本書,其中只有2本是原本書單中的選項, 書展真的是挖寶的好地方總是會遇到ㄧ些出其不意的書籍。美食書籍一向都不是我所偏好的,我偏好歷史、又不重吃,所以我也是看了一下才決定購買這本書,想看看印度男生和米其林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一個從小在印度長大的小男生要如何在歐洲市場裡闖出一片天下,尤其是美味之都-巴黎。
書中的男主角(哈山)從小在餐廳長大,他的家人開了一家餐廳,後來家中遇到ㄧ些變故所以他們搬到歐洲去生活。在英國,哈山過著半頹廢的生活,沒有目標、吸大麻.....等。又發生了一些變故,於是哈山的爸爸帶著一家大小在歐洲旅遊,在這時候哈山一家人找到了要定居的地方,也開了家印度餐廳,就在法國。
當然,這種故事後面一定要有一個老師,這本書的老師叫做麥洛伊,他是一個高傲、總發號施令的女人,當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麥洛伊沒有辦法接受在她的地盤有著這樣一家餐廳。有天麥洛伊想要去抓印度餐廳的小辮子,卻發現哈山有著她一輩子都想要卻得不到的廚師天份,鳳毛麟角。麥洛伊了解她的使命不惜放下身段請求哈山做她的徒弟,哈山同意的此時也就是他向米其林跨出一大步的時刻。
其實麥洛伊就向其他所有人一樣(不分男女)有著高傲自負的一面,當然她是屬於有料的那種,不是沒有料還自負的那種(那叫自大)在她的眼中印度料理店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她也想了很多辦法好除掉那一家店,可是最後卻在裡面發現一個有天分的廚師 ,那種感覺就像,我在我討厭的人身上居然看到了優點,那種心情非常複雜。就在此時,我要怎樣去說服我自己去接受出現在討厭的人身上的優點,這就是一門學問。許多人都會有偏好設定,從最基本的挑食(我就是一個很挑食的人)到比較有深度的選擇,例如我的同學都會有ㄧ些不喜歡的課程,但~要怎樣去接受這種討厭的事情就是人生的課題。麥洛伊讓我佩服的一點是,拿得起放得下。她知道她的命運(教導哈山廚藝)但要去克服心理狀態,從一個高傲的女士變成低聲下氣求哈山爸放人,這種身段真的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米其林對大眾的認知是什麼?在我未讀這本書之前,我覺得它是一種創新、費工、高貴的料理,我想沒去研究米其林的人也都跟我有一樣的想法。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才發現大致上都附合我想的,獨獨就是創新那一點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我想像的是出現前所未有的手法去表達料理,但米其林的創新指的是不失去食物的原貌或原味,用其他料理方式去進行突破,像是醬汁的改良。哈山要怎樣從激烈的對手中去體驗到食物原味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他失去了好友的時候,心情低潮又對未來感到無希望的狀態下,要怎樣才能從一堆炫技花俏的環境去找到自己?一個屬於自己的本味。
基本上這種看爽的小說其實評價並不好寫,因為看的過程很愉快可是卻不太會從中學習到東西,或是打開我們的眼界,例如:波西傑克森讓我覺到不要去得罪希臘眾神?這樣好像有點奇怪。但是這本我有看到其他東西個人覺得還不錯,像是書中哈山有一種有趣的想法 ,如果我們提供的貨物都是高價位,但有錢人就是只有那一部分,當有錢人不再有錢了,餐廳該何去何從?這種我們平常不會去思考的事情,其實我也蠻想知道如果有一天,有錢人不再有錢了,社會會變成怎樣子?想知道歸想知道,最後我還是希望台灣的經濟可以好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