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使女的故事

 作著:瑪格莉特愛特伍
   譯著:陳小慰


網路書店簡介:
基列共和國裡,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許隱密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她留下的記錄,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忌妒他姊姊,
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
雅各對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豈能代替他做主呢?
拉結說有我的使女拉比在這裡,你可以與他同房,使他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他也得孩子』
                 【聖經‧創世紀 第三十章一~三節】

美國影集"使女的故事"便是改編自這本書。那時愛爾蘭正在討論墮胎的事情,有些女生就用使女書中(劇中)來做打扮,去追一下發現了這本書和美國影集,但我並沒有看過影集只有看書,也就只討論書的部分,但我有看過影集的部分劇照,有些還是不太一樣,畢竟是改編作品。


這是一本反烏托邦小說,某些人推翻了原本的國家自行創建出來新國度"基列共和國"這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主要的信仰便是以聖經為主。書中帶有一些聖經的內容,是基列用這些教條來洗腦、規定人民。但是,不是每個部分都合用,不適合的便不說,再次顯示是個集權的國家。

這也是一本未來小說。未來小說主要是反映當下的情況用假設性的方案去設想以後會變成怎樣,換句話說,未來小說可以說是顯示現在的狀況,並告誡假設性情況可能不遠。後記用特別的史料來記錄,書中的內容是發現於150年前的使女錄音帶,史料開會年是2195年6月減掉150年等於約2045年基列初期。以作著的設定,其實距離現在並沒有很遙遠。


基列初期因應人口減少,許多人因為許多原因而不孕,像是像性病氾濫、核電事故、大量使用化學藥劑,最後導致無法正常懷孕及誕生。當時增加人口有一些方法,書中有提到3種:人工授精、生育診所、代理孕母。基列以違反教條廢除前2種,第3的方法在聖經有先例可循便以被法定並實行,代理孕母也就是書中的使女。

要從路邊抓女生或是徵求女生來當使女實在太困難應該也會違反教條,所以他們用比較簡單的方法。再婚及同居關係皆屬通姦行為,用這個理由逮捕女方,如果女生有小孩,小孩便會送去上層人家領養。或是抓到修女(後期發現基列並沒有修女只有主教。這裡的修女應該是異教徒)說服她們放棄原來的信仰。被逮捕的女生和說服成功的修女便會帶到教育使女的地方進行洗腦動作。

這洗腦的動作就蠻大工程的,首先要先有教育人員也就是嬤嬤。以女人管理女人是達到目標最好的方法。而女人願意當嬤嬤的原因是,一來是因為她們對「傳統價值」深信不疑(女生被侵犯是因為行為不檢點之類的價值觀),二來沒有子女或是老處女的女人可以通過當嬤嬤而逃避去隔離營。使女的一切行為包括過去將其視為罪惡,用這點洗腦她們,當使女很好有人會保護妳們,不用再擔心被侵犯,這是另一種自由。再說就是可以為國家貢獻,妳們是國有財產。只要業務達標(有生小孩)就可以一生無虞....


「國有財產」使女為了國家生育力盡一份心意,實際上生活卻沒有很好過。


我穿著一雙平跟的紅鞋,但不是為了跳舞,而是為了保護脊椎。同樣是紅色的手套放在床上。我拿起手套,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仔細帶上。我全身上下,除了包裹著臉的帶翅膀的雙翼頭巾外,全是紅色,如同鮮血一般的紅色,那是區別我們的標誌。[節錄]

使女的生活並沒有嬤嬤說的那麼美好。說好聽是保護,實際卻是行監視之實。出門採買需要有同伴(另一個政府安排的使女)達到彼此監視,跑掉一個另一個要負責。回到家也是有女傭或是主教夫人監視著,不要說是很大的自由,甚至連擦乳液,摸頭髮都是被禁止的事,只能單獨時偷偷弄。

服裝,除了頭之外,全身都是鮮紅色。後記有稍稍記錄,這個顏色的靈感有可能來自二戰在加拿大營德國戰犯的囚服,不單單為性慾的象徵。這代表著不單是被當作生育工具,也是囚犯。


以前的名子也不能使用,所有的使女名子由大主教的姓+介系詞of所構成,像是女主角為offerd 奧芙佛雷德,如果換了一個使女也是叫作奧芙佛雷德,主要用意便是將使女物品化,去特殊化。

我們不是嬪妃,不是藝妓,也不是高級妓女....充其量我們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聖潔的容器,能行走的聖餐杯。[節錄]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用一個近乎強暴的"授精儀式"來生小孩,儀式還不只一次,會有一段時間,一年之類的。每個使女有3次不同人家的機會,萬一3次都沒有懷孕上,就會被送去隔離營或是其他可怕的地方。

對基列而言,女性腦裡的知識已經不在是必需品。就如主教夫人,做些編織和園藝就好,不用做太複雜的東西。馬太們也是做好家務就可以了,使女就只要負責生小孩。很奇妙的一點是:需要使女來幫忙生小孩,大部分的主教夫人卻非常討厭、忌妒使女。如果照嬤嬤在教育廳裡洗腦的願景,等到以後人口多了,使女就不用輪流到每個人的家中,而是可以留下變成家人。其實這完全就只是個願景。使女留下主教夫人會不高興,而且也不能放照片或是生活痕跡,就只是留下個「子宮」罷了。而且在法律上主教夫人只有不允許殺死使女,但是可以對使女為所欲為,包括打罵。

使女感覺像是西方人的東西,因為她是用聖經去做架構。但~實際上這種必須要生小孩的狀況,台灣也是有的。必需生男丁並不存活於台灣早期,就在現在,前幾天買飯時,聽到排隊的女生說她的同事因為生不出男丁所以被離婚,其實使女真的離我們沒有很遠。



格式
1.用未來小說偷渡現在的狀況
2.用史料(後記)的方式將小說的真實性提高。
3.回憶過去的生活來比對現在的生活方式,不然只有寫基列的使女應該50頁就寫完了,增加過去的生活可以讓讀者更有置入感。
4.用不合理包裝合理:如果要增加人口可以在基列成立後叫年輕人大量生小孩,這樣機率應該會比較高。但卻是將使女分派給某些極權的人,即使年紀大也可以分到,頭髮都花白了,效率應該是低於年輕人。這樣做顯示基列並不單單位了增加人口,而是為了形成某種獎勵,好叫年輕人更加為國家努力。要加入天使軍有戰功才可以分到使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